欢迎访问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| 加为收藏
 
 
 
 
综合管理
 
安全管理
质量管理
生产管理
科技创新
 
 
  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:首页 - 综合管理  - 科技创新
施工企业如何走出BIM应用误区
更新时间:2017-10-30 09:30:32    点击:2800次

无疑,近些年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了福音,特别突出的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。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上看,一些先知先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,组建团队,大胆尝试。而一些精明的地产公司、施工单位也逐渐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,开始关注BIM、学习BIM、引进BIM。但一些施工企业从开始接触BIM时的激动兴奋,到推进过程中的茫然无助,往往会遇到不少困惑,甚至走一些弯路,付出很多辛苦。那么,施工企业究竟如何走出BIM的应用误区,把BIM实践之路走得又稳又好呢?

误区一:BIM就是建模?

BIM就是建模——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,不单是施工企业。客观上讲,目前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,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。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,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,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,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。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,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、时间、成本造价信息,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。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功能,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。

那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呢?梳理各方的观点,应该具备三个特性:可视化;信息载体;协同性。

误区二:BIM万能?

BIM无所不能——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。且不论现在的BIM技术是否支持,即便真到了BIM软件无所不能的地步,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每一次的新技术革命,都会短时间内让大家兴奋异常,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软件万能,系统万能,信息化万能。很多施工企业老总一听到BIM,瞬间眼睛放大了,说有了BIM,我的好多东西不就可以变成全自动了吗。俨然把BIM当成了拯救建筑业甚至拯救地球的超人。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,项目管理一塌糊涂,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,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,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,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。

其实BIM也好,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,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、管理工具,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,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,而不是为管理低下企业雪中送炭。

误区三:有没有一套从设计到施工、到运维的全过程BIM系统?

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。因为目前阶段暂时还没有这样的系统,但随着BIM软件的研发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也许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系统。目前,企业推行BIM的时候,可以树立这样的目标,但在实际的推进当中,还是要从现实出发,从设计到施工,一步步走。我们设想一下,软件也好、系统也好,作为一种商品,肯定有其核心的功能和客户群,大而全的东西往往不精、不专。所以一味的去盲目追求什么全过程的BIM信息系统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软件及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规律。

将来的全过程系统,一定是从工具软件、BIM基础信息系统、ERP系统逐步发展推进而来,是一个分层次、分业务对象的多元组合系统。

施工企业如何推进BIM应用

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:完整性、唯一性、连续性、真实性。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的时候,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去认识,不要单单盯住施工这个阶段,因为BIM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,使得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。所以施工单位认识BIM,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,要跳出原有的纯施工观念:等着上面给图。而是要应用协同思维,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、设计方提升,设计阶段主动参与,将施工的思路、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,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。

基于对BIM的认识误区,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:

一是需求为王——一切从需求出发。

一定不要追着BIM软件功能走,而是要让BIM软件追着企业的需求走。也就是,即便没有BIM,我们施工企业的核心需求是什么?这里面可能要划分一下层次,比如有企业级的需求、项目级的需求,企业级的需求无非就是财务的管理、招标采购的管理、成本合约管理等等;项目级的需求可能更关注到项目的进度、质量、成本、安全等等。有了上面的需求梳理,就会让我们无论是在推行BIM,还是推行其它信息化系统的时候,始终能够做到心中有底。一切都紧紧围绕我的需求展开,避免陷入软件万能的逻辑,折腾了半天,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。

二是理性规划———分步、分层,循序渐进。

目前很多企业推行BIM的一些成功经验,施工企业推进实施BIM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。

从企业需求看,有企业级的需求,有项目级的需求,其中项目级需求当中,有的是技术层面的需求,比如三维技术交底,管线碰撞检测等等。有的是项目管理需求,比如项目的成本合约、施工进度等等。所以在需求梳理的基础上,应该规划出企业推进实施BIM的步骤和层次,防止一哄而上。

由于BIM技术还不是一项人人皆知的标准工具,目前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使用阶段。所以基本的规划应该是先从功能性应用入手,也就是先解决生产力的问题。提高某个岗位、某项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,比如三维交底,可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很好的指导现场的施工,省去查找二维图纸的麻烦。

随着对每一项功能的熟练应用,慢慢会促使我们的管理思维和工作行为发生改变,这需要一个过程,不可一蹴而就。BIM最开始改变的就是人的思维,从思维到行为,有时候需要漫长的过程。随着每一个点的应用,基于BIM的数据模型信息会越来越丰富,一些工作方式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,自然会慢慢上升到项目级的管理应用层面。一旦项目级的管理基础较为扎实之后,基于BIM的项目级管理与企业级的ERP互联互通是迟早的事情,也是大势所趋。

三是固化应用——对应岗位,循环复制。

施工企业推行BIM,有的是为了投标,有的确实是为了自身发展,把BIM当成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去培养。因为需求不同,所以对BIM工作要求的深度也不一样。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是希望有自己的BIM实施团队,不一定非要会设计建模,但对基本应用点的操作应该要熟悉和掌握。所以,紧紧围绕需求,找到实现的软件系统,搞清楚实现的路径和操作方法,确定最后实现的成果和交付物。然后基于此,梳理出每一个应用点的操作说明书。为此,可以分五步走:需求梳理,分好层次与阶段;双向沟通,匹配软件与系统;需求与软件的对应匹配确认,实现路径和交付成果的确认;针对应用点的软件操作,编写出业务操作说明书,说明书需包含如下内容业务描述(要干什么事)、适用的岗位(谁在用)、软件实现方案描述(用BIM系统是如何实现的)、画出流程图、编制出软件操作的截图流程;说明书评审,交底培训,日常应用考核。

总之,施工企业推进BIM应用必须认清两点:一是目前BIM应用的基础和现状不可高估,第二是BIM发展的速度不可低估。无论施工企业,还是其他参与项目建造的各方,都要理性看待BIM的发展,BIM的前景是光明的,道路也的确是曲折的。这里面有软件之间融合的问题、有BIM标准不统一的问题,也有BIM人才欠缺的问题。更重要的是受限于目前的工程建设体制(各个阶段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割裂),大家对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参差不齐。但越是艰难的时候,谁能坚持下来,谁就有可能最终脱颖而出,笑到最后,而BIM未来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。

上一篇: 老总工告诉你,工程人到工地应该学什么
下一篇: BIM技术给施工企业带来的9大价值
 
 

 
 
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管理登陆 建站/推广/维护/安全:西安利友科技 陕ICP备2023007404号